爱博学子王小涵妈妈专访--什么?国内实习也能在国外找工作?-南京爱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Q: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王小涵的求职情况。
A:王小涵就读于伯克利大学应用数学和统计双专业,在校成绩优异。由于她大三时在美国找实习的时间点过晚,胡老师建议她也可以在中国找机会,于是她在山东省唯一一家拥有大数据团队的公司找到实习,最终克服了国际生在美国找工作的难题,不仅仅成功进入两家美国公司的最后一轮面试(一家是比较有名气的医药公司,另一家是初创的金融公司,其中前一家也进入了最终面试,与另一人争夺名额,王小涵没被录用,可能是考虑到国籍等诸多因素),最终进入后一家由行业大腕在美创建的初创企业,短短半年时间就获得了公司的认可,两年后进入公司核心团队,成为一名利益相关的股东。
A:首先,我必须要强调的是,实习公司名声的大小,是否是在美国公司实习,虽然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招聘人员的印象,但与中国情况不同,美国更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实际实力,而非简单的实习证明。
就拿小涵为例,她本人的实习经历并不多,本科期间她实习的公司是山东省一家并不出名的公司,但考虑到企业大数据的工作内容与自身所学知识相符,有较多锻炼机会小涵才选择去这家公司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小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不断学习,将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转化为工作能力和经验,这为她后来的美国面试和工作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另外,小涵也总是敢于挑战,有强烈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国内实习时,她主动争取项目机会锻炼自己,提出参加同公司研究生的项目,和研究生进行PK,最后她做的成果匹配度非常高,甚至超过国内研究生的能力,受到了老板的高度称赞。我相信正是因为实习期间小涵扎扎实实的付出,认认真真的学习,才最终使得她以并不是特别出色的实习经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留美工作机会。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在参加实习时,一定要认真做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因为一张简单的实习证明,不论是否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公司,都不如一身实力、想法和体验来的更有分量。
A:美国的面试基本上要持续五到六轮,最少也是四轮。第一轮一般是海选,根据个人简历进行筛选,然后笔试。笔试通过后学生会进入第二轮的群面或一对一面试。第三轮面试则更具有针对性,简单来说就是要检验应聘者能否胜任这个岗位。一般来说前三轮都是针对个人专业能力的考核,面试内容并非简单的问答,而是让应聘者思考如何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第四、五轮的面试中,岗位主管会跟应聘者进行接触,了解应聘者三观是否与公司文化、发展理念相匹配,和主管个性是否合得来,最后进入双方互选的环节。总而言之,一次成功的找工作之路会包括笔试、初阶面试(群面或一对一)、高阶面试以及主管面试。
小涵正是通过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最后和CEO进行交谈,在了解过她的理念和个性并确认公司是她的首选后,小涵就被直接录用。我进而了解到,小涵所应聘的岗位原本由一个实习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生负责,但公司对其并不满意,希望能够新招一个研究生来接替其工作,但小涵却是以本科生的身份被录用,并在半年后成功转正,工资也随之不断增加。
在我看来,比起外在的名号,美国的面试更注重员工在实践中的实操能力,而小涵正是借此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是一个初创企业,但该公司是由几个业内专业人士合作创建,几位老板都很有实力,也愿意对小涵倾囊相授。后来,在小涵的未来人生规划上,几位老板也给她提供了中肯的建议,帮助她在读研期间选校、选课,描绘出一个清晰可见、充满前景的未来。
A:针对找工作,孩子们需要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此外我建议孩子们一定要对所面试的公司进行一个全面深入的调查,除了基本信息之外,还可通过官网等渠道对公司的企业文化、风格特色有所了解。
像小涵进入的这个初创型公司由于其自身性质,所招聘的员工很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所以会比较看重员工的三观及个性。而已经发展成熟的大公司在招聘时,更多的会考虑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与工作岗位的匹配度。所以在面试之前,还是要做好准备,明确自己的目标。此外,大家在面试过程中也要善于从之前的失败经验中总结教训,祝愿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一直以来,小涵和我都与爱博胡老师、姚老师保持联系,在各个时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和建议,我非常荣幸能借此机会为爱博学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